首页» 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风采录第四辑】职业道路上的成功转型者——访98自动校友 赵昊

人物简介

赵昊,陕西西安人,1998年至2002年就读于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轻工业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现任西安蓝潼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人物特写

“人生有几个大的转折点,高考就是其中之一。”赵昊对于高考的看法与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把高考视为自己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他1998年参加高考,当时陕西的分数线与全国相比不算很高。那时,赵昊学习十分刻苦,经过努力,他改变了自己偏科的状况。现在他回想起高三的学习生活,依旧觉得“那一年是自己所有学习生涯中最充实的一年,每天都在进步所以快乐着。”与同龄的同学不同的是,他高考填报志愿并没有和家里人商量,家人也没有过多地过问他的选择,现在看来当时一切都很顺利,他如愿来到了北京,顺利进入了自己报考的学校。

当问到为什么要选择来北京上大学时,赵昊这样回答:“当时选择考到北京,我的想法很简单,希望能够走到一个相对较大的城市学习生活,融入其中,感受一个更大的世界,北京就是当时最好的选择。”父母希望他能选择一个离家近的学校,一是生活比较方便,二是就近上学也可以守在父母身边,所以当时赵昊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只有二本的第一志愿是北京的,其他的都在西安。赵昊说自己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能不能考上北京的高校不一定,但是要给自己一个走出去的机会。也就是这样一个机会,让他离开了家乡,告别了父母,只身来到北京求学。

谈及大学,赵昊的看法很简单,他说:“我想通过大学的学习生活给自己的未来铺设一条宽阔的道路。”在大学的生活中,赵昊也有遗憾,那就是没有加入任何社团。“我刚入学的时候在各个社团招新的活动上徘徊过很久,最终没有参加。”现在回想起来赵昊还是很后悔,说自己在当时没有意识到在社团里工作学习的经历是十分重要的。现在他跟刚毕业的或者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交流时也发现,有社团工作经验的同学的综合能力比不参加社团工作的同学要高。

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临近毕业我迷茫过很久,因为感觉还没有做好准备就要被推向社会。”当时考虑到毕业设计,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实验室和外地做项目上,没有花过多的精力去找工作或者实习。毕业之后他跟大多数的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北京工作,刚开始在一家北航与海尔的合资公司做软件开发,后来进入了现在供职的集团。

儿行千里母担忧,赵昊的父母希望儿子能够回家乡找一份工作,而他本人也希望回到家乡。此时,恰遇他供职的集团要筹建陕西分公司,借着这个机会,赵昊回到了家乡西安。开始投身于陕西分公司的建设当中。通过当地人脉资源寻找和发掘投资项目,开展VC、PE、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和金融机构的金融同业业务,经过赵昊和公司同事的努力,赵昊所在的陕西分公司得到较好发展。

赵昊很喜欢所学的专业。通过这个专业,赵昊培养了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让他在日后繁琐的工作中受益颇多。当谈到为什么会在一家投资公司任职,而不是选择一家和自己专业较为密切的岗位时,他就说:“一切随缘吧”。刚毕业那会儿,赵昊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后来进入现在供职集团下属的IT公司做技术服务。随着集团转型公司IT板块逐渐被剥离,他选择继续留下来,参与到金融板块,参与到投融资的工作当中。在当时他十分艰难的做出了这个决定,这也意味着他选择了转型。他觉得这样的转型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方面是对既往所学知识几乎无用武之地感到焦虑,但也深知转变思维模式才是当务之急,变换纯技术式思维至综合分析式思维。另一方面,也会遇到一些切实困难,比如财务知识的匮乏,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刚开始就很吃力。但通过有针对地自学,再辅以大量实际工作,赵昊慢慢熟悉了新业务。就这样,赵昊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转型,从技术部门转到了管理部门。

采访最后,赵昊为学校送上了祝福:“期望母校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再次乘风破浪,对新学科的开发及市场应用可以有更多新锐创设,让母校在百年树人的探索和实践中,再建功,立新业!”他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珍惜大好青春,在学校能够踏实学习基础知识,在信息化社会中做悉心的观察者和聪明的实践者,让知识活化于社会里,让自己收获在实践中。

记者手记

报志愿的时候,赵昊给了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有幸来到北京求学;大学伊始,赵昊在选择中徘徊,与各类社团擦肩而过;筹建公司,赵昊抓住机遇重返家乡,艰难转型,最终成为公司里的领军人物。人的一生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选择与机遇,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明确前进的方向,成功抓住机遇才能创造前进的可能,而些许的遗憾才会使人生变得更加完整。

采访记者:新闻131  白志豪 新闻132  胡浩

指导教师:蔡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