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录】逐梦人——杜晓阳

人物简介:

杜晓阳,男,山西人,1975年出生。1993年考入北京商学院计算机专业。1997年毕业分配到国营企业从事电子销售业务,后转行进入IT行业继续从事销售工作,并任职中层销售经理。2007年开始自主创业,成立北京华育正通科技有限公司,现任北京华育正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公司主营核桃油系列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公司拥有上万平米的生产加工基地,总投资七千余万元。

人物特写:

杜晓阳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山西,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向往着繁荣、发达的首都北京。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在九三年考进了北京工商大学的前身北京商学院计算机专业,来到了自己憧憬已久的城市。毕业后他成功的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营核桃油。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公司已有自己的13300平方米的生产加工基地,总投资达7875万元。但成功往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和顺利,当我详细的问起他的创业经历时才发现,这中间还要有许多的坚持与努力,还有那敢闯敢干的精神。

1997年,大学毕业后的杜晓阳被分配到了国营企业从事电子销售业务,之后转到了IT行业继续销售工作。几年时间他已逐步成为了一位中层销售经理,收入颇丰。但尽管工作已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可对于一直渴望自主创业,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的杜晓阳来说,现在的生活并不完全让他满意。但现实生活的安逸和辞职创业的未知,到底该如何选择呢?就像米兰·昆德拉写的那样,生活没有比较的基点,因此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检验何种选择更好。白手起家、从零做起容易,难就难在放弃手中已有的而去抓取空中未知的,他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来决定他将来的道路。最后,他没有止步于目前安逸的生活,2007年他毅然辞掉了销售经理的职务,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朝着他的梦想迈近了一步。当我问到他是什么促使他进行了这样一个决定时,他只是可爱的回答:一时冲动。他说当时总觉得自己到外面是能闯出来的,所以就出来创业了。我想,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他一直以来渴望的闯出自己一片天地的梦想,是这个梦想给了他改变的动力。

对于自己现在的事业,杜晓阳表示他认为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成功往往就来自于再坚持一下。他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就很好的对这句话进行了诠释。1997年毕业后,杜晓阳没有能获得从事自己专业工作的机会,被学校分配从事销售业务。尽管事与愿违,但在工作上他还是认真负责,在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学习各种技能。转换工作后他从事的依然是销售业务,大学所学的技能没有派上用场,又不是自己梦想的创业生活,实在不令他满意。但杜晓阳没有放弃梦想,也没有随意的对待现在的生活,而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努力工作,坚持着一贯的认真,充实自己,等待着一个让他去实现梦想的机会出现。正是这样的坚持,正是曾经的磨练,使他在迈出创业的脚步时,每一步都踏的沉稳而坚实。

这样一个坚毅又有魄力的,具有千万资产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一定是干练豪放又八面玲珑。但我在照片中看到的杜晓阳却显得十分内敛而不张扬。在工作中他敢闯、敢干,勇于朝着梦想不断探索,迈进,而在生活上他又是个简单崇尚自然的人。之所以称他简单,因为他所崇尚的不是有多么高的抱负,多么大的成就,反而是简单。社会的快速的发展,嘈杂而繁忙,在生活的打磨下,简单已经难以寻觅。多少人已经失去了一颗、真诚而善良的心呢。如今面对生活,他说他更喜欢知足常乐,道家清净无为的处事原则,也更希望把自己形容为一个婉约派诗人。婉约,诗人,这些曾经我们多少都憧憬过的,哪怕只有一瞬间的美梦,如今都已被忙碌的生活驱赶的踪影全无了。他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原来这些美好并没有完全埋没在这个社会中,依然有人在追寻着。在日常的生活中,杜晓阳习惯于每天有规律的生活,他说最向往的日子是能有一大家子人,快乐的生活在一起。我不得不说,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这个物质日益浮夸的社会,这样一位企业家,有这样一个简单而温暖的愿望,让我本身也觉得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这就是一个工作上勇于拼搏,生活上又简单闲静的企业家——杜晓阳。


记者手记

采访中遇到一些问题,是以前没有发现的。例如有些事情是需要采访之前仔细了解的。像杜晓阳学长现任北京华育正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职务,因为之前收集的信息不够,我在邮件中询问他是什么时候加入这个公司的。得到的回复却是这个公司是他本人一手创办的。还有,我询问北京商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和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成为北京工商大学前后有何变化,回复中得知并校是在他毕业两年后的,他并没有经历这件事。这些都是前期准备工作中的漏洞,信息收集的不全面造成的。这样的粗心会影响到准备工作中对问题的设置,如果是当面采访,我想会在采访时造成非常尴尬的局面。所以在以后应多加注意。

另外,杜校友在回复我的采访邮件后,在第二次的邮件中附上了他的照片,同时询问这个活动是由谁发起的。我隔了很多天后才去检查邮箱,没有及时回复,给人一种采访完事就不再理会的感觉。我想对方一定感觉很不愉快。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吧,这种小问题会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对于新闻这个行业来说,最重要的人脉关系也许就会在这种小细节上损失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