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择一事 终一生——访自95级计算机专业王克达

择一事 终一生——访自95级计算机专业王克达




人物简介

王克达,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专业95级校友。现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属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中电九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曾在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中国软件、中电科技、长城软件等多家集团企业担任高管。多年来专注网络安全、智慧城市、智能工厂控制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首届央企青年创新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科技进步奖”等,被聘为“公安信息化咨询专家”、“中国互联网协会青年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协会专委”、“中国电子学会信息安全专委会秘书长”、“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专家”等。

人物特写

尽力做到最好,不留遗憾

在王克达的记忆中,北京工商大学有着活跃的学术氛围,开放的人才引入渠道,吸引了不少优秀教师,也有不少同学毕业之后留校任教,比如陈谊老师、刘杰老师,还有后来源源不断新鲜血液的注入,推动了计算机专业的蓬勃发展。刘杰老师是教王克达数据结构课程的老师,她生动的讲课风格,扎实的教学功底,直到现在仍然让王克达记忆犹新。黄今慧老师教的数据库原理课程也是王克达非常喜欢的一门计算机专业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王克达获得了第一笔凭借专业知识获得的收入。

图书馆和操场是王克达在大学期间最常待的两个地方。在图书馆,他打开了视野,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而在操场上,他通过锻炼提高体育成绩,努力争取奖学金。“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别人能拿到奖学金,那我也能拿到,我也天天去操场锻炼。”正是凭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从大二开始,他每年都能获得奖学金。

在大学期间,他还被学校派到北京市教委,参与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建设工作,这套系统承载了北京市所有高校学生的就业安排和跟踪。当时他写的程序,能够帮助到所有即将毕业的同学,使他非常有成就感。

王克达始终坚信“21世纪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在学好计算机专业的同时,他还选修了第二专业——市场营销学专业。通过市场营销方面课程的学习,他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营销知识理论体系,从中学习到的辩证思考能力都为他工作后由技术岗位转向管理岗位,并负责各方面管理工作提供了帮助。

王克达不仅在学业上成绩优秀,在学生工作方面也同样成绩卓著。他大二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曾担任计算机系团总支副书记,并在班级担任了四年班长。在此期间,他组织过香港回归庆祝活动,参与到抗议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游行活动。王克达坦言,在参与学生工作期间,他获得的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面对挫折坚韧不拔的韧性、与人为善的沟通能力等,都对他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有很大影响。王克达说:“在大学时期自己已经尽力做到了最好,至今自己都不觉得有遗憾。”

最自豪的项目

1999年大学毕业后,王克达入职长城集团,参与了多个国家级项目。让他最自豪的是,2003年非典期间负责开发北京疫情信息决策分析系统的经历。当时北京是疫情重灾区,“最开始医院用纸笔记录患者病情,随着每日感染人数呈指数型增长,采用电话报表、传真等方式进行统计汇总会产生交叉错乱的情况。没有科学高效的统计手段,领导们很着急。”2003年4月21日,王克达很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那天他突然被董事长召集到公司开会,临危受命,驻扎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疫情信息决策分析系统的项目负责人,实时统计北京非典患者人数和病情发展状况。

“分析完了整个业务模式后,我突然想到曾经给北京市公安局做的收容遣送人员管理系统,和正在做的非典系统的业务模式很像,所以直接拿了一套系统来做改造。”王克达回忆到。他安排组内的其他成员轮流休息,自己连续四天三夜在疾控中心一线工作,从未合眼。直到第一版系统上线顺利运行,他才放下心,打车回家休息了四个小时,小憩后继续回到疾控中心工作。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王克达还前往患者数量最多、病情最为严重的小汤山医院进行现场部署,他笑着说道:“当时没人敢去啊!我必须得顶上去!”这套疫情分析系统后来经过不断升级改造,为接下来的历次传染病数据统计、流行病学调查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洋百万”抵不上“有意义”的事业

2010年,在IT行业耕耘了近十年的王克达面临新的选择,是继续留在国内做项目,还是不断寻找机会,去国外的公司开拓眼界?深思熟虑后,正逢印度塔塔集团准备在中国成立“塔塔中国”咨询公司,他决定去世界500强公司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

咨询服务外包将来会是一项新兴业务,能去国外汲取成熟的实践经验很有意义。”在塔塔集团工作期间,王克达引进了健康指标自动采集、人机互动、患者自助服务的“健康小屋”概念,为社区、企业内部医疗提供了便利。这些理念被国内的很多公司借鉴发展,例如九安医疗、爱康科技等,促进了我国医疗行业在理念和产品上的稳步提升。

王克达当时担任业务发展总监,经常出差,足迹几乎踏遍全球发达城市。他敏锐地观察到,随着中国不断崛起,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虎视眈眈。从那时起他便意识到:中国只有掌握了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才能让别人心服口服。当原单位请他回国负责信息安全相关业务时,他毅然决定回国。“刚回来那会儿,年薪相比于在塔塔集团,可以说是九牛一毛,但还是要回来。”王克达笑谈到,“最终还是要选择对国家、对子孙后代有意义的事业,所以我选择回国。”

信息安全的圈子很小,刚刚涉足信息安全领域时王克达感觉自己“被排斥”了。“搞信息安全的人员工作本身就需要很谨慎,再加上信息安全圈子较为封闭,外人很难融入进去,想要独自打开局面,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在此时让他得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王克达强调,中国必须把数据和信息安全的基础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中国人打造安全的信息系统,这不仅仅关乎个人信息财产安全,更是守护国家秘密的保险箱。如今王克达和同事们正着力于继续维护中国网络信息安全。“让整个IT产业成为中国人能自己掌控的产业,不被怀有恶意的国家利用,这是我们现在的目标。”王克达说。

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有一个奋斗的方向。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抵制各种诱惑,终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王克达总结到,“照亮他人,即是看淡荣誉酬劳、功名利禄,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重要的是多汲取他人身上的优点,及时自省。”这既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践行所得,同样也是对青年学子们的殷殷期望。

记者手记:

当我们联系到学长王克达并希望他提供自己的简介时,学长第二天就发给我们一份长达1400多字的自我介绍。从他的简介中能感受到这位专家型企业管理者在学校时期就是妥妥的学霸一枚,从业二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更是硕果累累,学长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认真细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访前我们还有点小紧张,但是当我们正式开启采访,却发现学长的亲和力非常强,完全没有任何架子。那天正好是七夕,学长还幽默地询问我们怎么没出去过节。这句话使得我们之间的关系迅速破冰。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在采访过程中,学长求学和工作中的经历令我们听的入迷,非典疫情下他临危受命,科技强国的信念使他甘愿放弃海外高薪工作,回国为信息安全事业助力。在与王克达学长的交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为人谦逊,不计个人得失的人格魅力。他富有责任感,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明确的规划。他的经历启发我们:找工作时不应该只关注金钱,更应关心工作背后带给个人与社会的价值。

整个采访进行了两个小时,从始至终学长都保持着充沛的精神,认真仔细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虽然是线上采访,但我们与学长之间并没有距离感。这是一次非常难忘且收获满满的采访!人如其言,他始终在“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路上前行。

采写:新闻192班 郑奥莹、洪阳、赵丽红

指导教师:刘超

审核:杨秀萍